2011年6月23日 星期四

11年籌備心得-林聖偉

回到台灣,回想這幾個月發生的事就像在作夢一樣,從徵選、籌備期,一直到出發前往坦尚尼亞做服務,看著這幾個月來的照片,無數的回憶從記憶中湧出,非洲夢已經不再是夢,對那塊土地越熟悉卻越覺得離我們所處的世界是那麼遙遠。

       籌備過程歷經分股、企畫書撰寫、向各界尋求協助、各課程規劃與試教等,夾雜著學校大大小小考試,這學期可說是過得非常充實與忙碌,隨著每個禮拜例行的開會,也一步一步完成我們所要完成的事,一切準備就緒,我們順利出發前往東非坦尚尼亞。

        為期35天的坦尚尼亞之行,看見了不同面貌的坦尚尼亞,有比較繁華的都市,有資源十分匱乏的地區,當然,在每一個國家都存在貧富不均的情形,但就整個坦尚尼亞來說發展相對緩慢,水和電在那都十分不穩定,到處是一望無際的大片土地,街上總會看到一些人坐在路邊發呆,放牛放羊也隨處可見,但我想這就是坦尚尼亞,過著與大自然共存且簡單的生活。

       由於我們到那裡是要做資訊教育的服務,在台灣我們募集到電腦,再以海運運到當地為他們架設電腦教室,一切似乎按照計畫順利完成,海運也抵達當地了,但卻出不了關,在台灣就已經想好對策,我們帶著我們個人筆電,在克難中完成了我們今年的計畫,並確認他們有能力能自己組裝海運運過來的電腦。

        在當地我負責Calc與投石機小實驗,老師們似乎對於Calc都很有興趣,看著他們認真專注的神情,就很想將自己所知道的都告訴他們,而投石機小實驗是在一所比較偏遠的學校進行的,在那裡讓我認真的思考教育對於他們的意義到底是什麼,在那裏可能現在或未來幾年內都不太可能有太大的改變,那我們跟他們說教育對他們以後有幫助,又有何說服力,但我在那得到了不錯的答案,教育可以幫助人們思考,讓思考更多元,也許對於他們的生活上應用就會有所幫助。

        國際志工在近幾年引起很大的爭議,更些人會說為什麼不在自己的國家做服務,要花這麼多資源去到別的國家幫忙,我想因為到了不同的國家,遇到了一群說著自己可能不太熟悉的語言,有著與自己不同的文化的人,讓我們更懂得去傾聽,去了解對方所要表達,所真正需要的東西,我想將這種精神帶回來台灣,之後我若再從事志工服務必會有所不同,這也是一直支持我參加國際志工的信念之一。

        這趟旅程讓我深知自己能生在台灣是多麼幸福的一件事,更加懂得珍惜資源,也從當地的小朋友學習到,往後應該認真且踏實地過每一天,與其說我們去幫助他們,我想他們帶給我們的遠甚於我們所能做的,神父說:「我們做這些事,是要讓我們成為更好的人。」在這幾個月中,我深刻地體會到人與人能互相幫助是多麼快樂的一件事,也認識了一群好夥伴,彼此一起努力、一起成長,遇到問題一起想辦法解決,坦尚尼亞有著我們共同的回憶,我永遠也忘不了這趟旅程!

2011年6月7日 星期二

11年籌備心得-李融宗

  從加入坦團到現在,我只能用”爽快”來形容。即使大家來自不同背景不同科系,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卻能激發出最強最團結的團隊!隨著七月服務日期將近,大家也越
來越有動力,希望能位非洲朋友做的更多。加入清大國際志工團隊,是我大學最有意義的日子。

  加入國際志工,其實受到班上好幾位參加2010年團隊的朋友影響。聽的越多,就越對這個團隊感到好奇。所以在10年團隊回來後,我便開始詢問有關國際志工的事情,也聽了志工週招募的介紹。越聽越熱血,但卻對於最根本的問題給困擾許久:”既然台灣有這麼多人需要幫助,那為什麼要去當國際志工?既然機票錢都占團費大半,那為什麼要大老遠跑到那兒去幫助呢?” 這是周遭朋友丟給我的問題。阿~還真的有幾分道理,那國際志工的意義在哪兒呢?思考許久還是無法解答,我便跑去問去年參加過的同系同學,他只丟給我一句話:”如果你不去做,那你暑假還是在這兒(台灣)。” 對阿參加國際志工也不是什麼壞事,Just Do it. 至於社會觀感的問題,就等到服務回來後才能講清楚呀。

  2010年12月開始到現在,坦團占了我大四下生活的大半。忙著跟教授討論太陽能實驗、想著Impress要怎麼教、福袋、義賣、快閃舞,還有更多數不盡的裝箱、開會、活動等。有時候要趕著交作業,只好活動後拖著疲憊身子回到物K寫作業寫到天亮。研究的遲遲交不出成果,也只能勇敢跟老闆說”老師,等我從非洲回來後再做吧!” 即使如此,加入坦團帶給我更多快樂,大家每次開會後的慢跑&宵夜、義賣會提著麵包盒到處求人買、跳著頗非洲的校慶快閃舞等等。多少歡笑多少汗水,這些都是以後回想最為珍貴的部份。

  感謝清大提供這麼好的一個團隊給我參加,讓我在課業及社團外學到了更多。成長就是在工作以及人際互動中茁壯,幫助他人同時也讓自己學習更多。今天是對世界和平的一小步,希望有一天能邁向更大更遠的志工服務。

2011年6月6日 星期一

11年籌備心得-黃于珍

  只要一次低頭,一次靜穆中對自身內在的觀想,那種原本屬於我們的力量,就會湧現。

   每次思考自己所要的生活是怎麼樣子時,因為接觸過的人們、看過的世界還不夠多、不夠廣,總是一個人望著可能是書、可能是電腦、可能是窗戶,一個面對世界的小框架而無助。那種糾結與躑躅,大概很難用言語描繪出。近似著一種渴望,渴望著踏實與自由,用雙腳去感受課本上的等高線圖、用雙手去觸摸濕土、用肌膚去接觸不同氣候帶的差別。

  只要一個動作,一個開始便可以將理論落實。籌備至今,每一次的籌會、準備,總覺得夢想越來越蠢蠢欲動。時間越來越接近,我們的準備也從想法、討論、規劃、籌備到了現在要落實了。在團內負責雙方通信的工作,剛開始真的是寫一封信要兩個小時,也常常因為雙方的英文可能用語不太相同,覺得溝通上非常困難,也會覺得來回幾封信中可能都很難溝通到重點;神父告訴我們,溝通就是為了讓計畫更加順暢,告訴我們合作應該要有的態度、做事應該要有的態度。

  以前都覺得踏上這塊土地,只能僅止於夢想,很多夢想都僅止於想法,現在我們終於要進入出發前的階段了。這給了我很大的勇氣,知道只要肯付出行動,夢想不曾離我們遠去。

11年籌備心得-許瑞珊

  在開第一次籌備會前收到神父寄的信,除了前年的企劃書外還有一篇關於國際志工的文章,探討做這件事情的意義、目的和對他們的幫助,在神父帶領討論下大家開始講出自己的想法,雖然大家的理由都不太一樣,但要讓那裡的孩子擁有更多學習、接觸世界的機會,這目標是相同的。

  當被問到可不可以接生活股長時,雖然答應了,心裡卻不免有些擔心,常常在想哪邊做得不夠,還有什麼事情要問清楚,怕因為我耽誤了整團的進度,不過大家都很熱心幫忙,忘記的時候也會加以提醒,在很多次的開會、英文讀書會、義賣還有很多活動之後,不只建立起大家的感情,也讓我學到很多、聽到很多,更敢表達自己的想法,有問題也不再會不敢問,問得越多學得越多,只要多想、多問就可以把事情做得更好。

  團裡大家常常笑說國際志工可以當十學分來修,雖然在風三度過很多個12點,有時候大家累地癱在沙發上不想動,但只要休息一下、大笑幾聲,就會再度走向堆積如山的物資開始持續一下午的海運裝箱工作;也有時候隔天要考試,心裡想著考試卻捨不得提早跟大家分開,每一次有大家在的時間都讓我很珍惜,我常常在想,結束之後一定會很想念這一段「不停遇到大家」的日子。

  一群人為著相同的夢想、目標前進,是難以述說的感動,希望到了非洲也可以使他們有更多的感動。

11年籌備心得-崔聖如

  從踏入面試教室的那一刻起,便註定了我和坦團奇妙的緣分.....

  確定甄選上坦尚尼亞團際志工團之後,我告訴自己必須全心投入在這項事工上,因為我們不只代表清華大學,更是代表著台灣,希望能藉 由服務和文化交流,和坦尚尼亞建立良好的關係。每個星期我們定期的開會、報告各股的進度,遇到困難時一起討論、提出更好的建議,一點一滴地,我們建構出今 年的服務藍圖,依著前人的經驗,不斷修正服務的計畫內容,為的是要帶給坦尚尼亞的老師與學生們,更好及更有品質的教育服務。從去年的十二月到今天,我們經 歷了多次籌備會、義賣會、英文讀書會、體能訓練、志工培訓課程等,時間快得讓我們來不及停下腳步,沒有機會猶豫停歇,只有不斷努力向前邁進。雖然籌備的過程辛苦,但當我聽到許多人對我們說---”加油,你們做的事非常有意義!”、”你們真的很棒!”.......一句句溫暖的祝福都能給我們莫大的鼓勵,讓疲憊的心再次充滿力量。雖然現在離目標仍有些遙遠、路途依然艱辛,但我們的步伐走得堅定踏實、擁有無比的信心,知道今年的教育服務計畫一定可以做得很好!

  在我大學的最後一年,我認識了坦團這一個大家庭、開啟了前進坦尚尼亞的大門,也打開了我的心門。我更留心於世界發生的事、更用心關懷社會,也在籌備的過程中,不斷思索自己未來能對台灣,對世界有甚麼樣的幫助。我期待這趟旅程能盡力貢獻自己的所學,用雙手去付出、用心去體會,將國際志工所學習到的一切,化為實際的力量,將來能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2010年的冬天,15位來自不同系所、不同成長背景、不同個性的清華學子因著坦尚尼亞而相遇,儘管每個人身上都背負著不同的期望,但我們只有一個共同的信念:要帶給非洲的孩子們希望!

11年籌備心得-黃韻儒

  「我想幫助別人」、「我想去非洲」,這是最一開始加入坦團的初衷,也是我從小的夢想,就要實現了,在今年夏天……。

  身為公關股的一員,坦團公關和我以往的經驗有很大的不同,因為這是一個跨國並會永續經營的大計畫,我們最希望的是能和各個贊助廠商長期合作,也希望用宣傳行銷的方式,讓更多人加入我們的行列。其實一開始真的有點不知道該從哪裡下手,但曉翠告訴我們,不要因為前幾屆做什麼,我們就做什麼,希望我們多想,這樣才有思考的能力,也會迸出創新的方法。

  從一開始大家天馬行空的想法,到後來踏出第一步,收到第一筆贊助、第一筆物資的喜悅;還有掃街、打電話拉贊助前的情境演練,都是希望能夠更清楚詳細地讓更多人了解我們在做的事。

  其實,每收到一份贊助,心裡是沉重的,因為這代表了一份信任與責任。謝謝大家願意相信我們,願意加入關懷坦尚尼亞的行列,願意笑著對我們說:「你們做的事真的很感動,加油!」

  只剩下兩個多月就要出發了,越來越感覺到焦慮和一絲絲害怕的心情。但只要在路上看到有人穿著”LO♥E”的衣服,或是一句簡單的鼓勵、一個有力的握手,都讓我知道,我們並不孤單,有這麼多人支持著我們。即使無法和我們一起去到當地,也願意和我們一起關心著坦尚尼亞。

  到目前為止,還有很多想帶給他們的東西沒有完成。往年的學長姊曾說:「在台灣準備的時候,有時候會覺得麻煩,但到了當地卻覺得怎麼做都不夠多……。」

  在籌備的這段時間,有時候會感覺疲憊,卻不徬徨,因為我的身邊總是有許多人的支持,很喜歡和坦坦11的大家一起為同一個目標努力。現在的我,想要加強英文,因為害怕到了那裡,失去了傾聽的機會;想要做到最好,因為對他們來說,我們不是小小的漣漪,而是一生的印記。

  有人常問我們,為什麼要做國際志工?我找到了答案:「世界有這個需要,就要去做,這是對的事情!沒有理由!」

11年籌備心得-黃于珍

  只要一次低頭,一次靜穆中對自身內在的觀想,那種原本屬於我們的力量,就會湧現。

  每次思考自己所要的生活是怎麼樣子時,因為接觸過的人們、看過的世界還不夠多、不夠廣,總是一個人望著可能是書、可能是電腦、可能是窗戶,一個面對世界的小框架而無助。那種糾結與躑躅,大概很難用言語描繪出。近似著一種渴望,渴望著踏實與自由,用雙腳去感受課本上的等高線圖、用雙手去觸摸濕土、用肌膚去接觸不同氣候帶的差別。

  只要一個動作,一個開始便可以將理論落實。籌備至今,每一次的籌會、準備,總覺得夢想越來越蠢蠢欲動。時間越來越接近,我們的準備也從想法、討論、規劃、籌備到了現在要落實了。在團內負責雙方通信的工作,剛開始真的是寫一封信要兩個小時,也常常因為雙方的英文可能用語不太相同,覺得溝通上非常困難,也會覺得來回幾封信中可能都很難溝通到重點;神父告訴我們,溝通就是為了讓計畫更加順暢,告訴我們合作應該要有的態度、做事應該要有的態度。

  以前都覺得踏上這塊土地,只能僅止於夢想,很多夢想都僅止於想法,現在我們終於要進入出發前的階段了。這給了我很大的勇氣,知道只要肯付出行動,夢想不曾離我們遠去。

2011年6月5日 星期日

11年籌備心得-高珮婷

  我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我想在生命中留下一道特別的刻痕,我想從奉獻中學習並實現自我的意義,還有……我!!想!!去!!非!!洲!!----參加國際志工,每個人都有許許多多的理由,但撇開這些說法,其實是心裡隱隱約約有個聲音告訴自己不這麼做不行,在擁有百分之百完美的說詞之前,先邁開腳步去尋找答案。

  必須承認,我對坦團的了解幾乎是從加入後開始的。在一次一次的開會中,在閱讀過去學長姐的成果報告書、紀錄片以及各式資料時,只能用「大開眼界」來形容,有許許多多超乎想像的地方。其中最令我耳目一新的是團隊的自主性----我們有傳統,但是沒有傳統包袱。就像每個營隊或社團,過去幾屆的學長姐會將經驗傳承下來,然而,我們並不被要求依循從前的作法,幾乎所有的細節都由我們自己決定。頭幾次開會,領隊小翠甚至不讓學長姐列席參加,就是為了使我們不被過去經驗侷限。神父希望每件事都是團隊充分討論的結果,舉個例子,第一次開會時我們要決定使用哪些網路平台作為團內的聯絡站,但當時大家還怯生生的,幾個人提了意見後就是一片沉默,按照從小到大的經驗,此時就是要用「民主」的方式----舉手表決的時刻了,神父卻說,要投票也可以,但他更希望我們用討論的方式漸漸得出一個共識。真是一記當頭棒喝,我想到社會科學導論的老師曾經說過,所謂的民主不是草率的多數決,而是要有一個公共論壇的空間(forum),讓所有意見被充分討論,進而慢慢形成共識,這樣的共識才能稱作公共意志(general will)。在神父的一席話之後,大家開始輪流發表自己的看法,果真,最後不需要投票就得到了一個明顯的結論,而且這個結論是根基於我們清楚彼此的想法,並對自己的想法負責。雖然只是做一個簡單的決定,卻因此上了寶貴的一課。

  關於自己的部份,我是團內唯一正在準備研究所考試的人,有時候忍不住想,加入坦尚尼亞團究竟是幸或不幸,哈。如前面所說,這是一個很特別的團隊,我們所延續的傳統中最重要的部份大概是「積極」和「效率」吧 (當然這跟神父及小翠一開始的帶領有很大關係),每當各國際志工團聚在一起開會,或是聽到別團的朋友分享籌備狀況的時候,總是會為我們感到驕傲----腳步跑得特別快、勇於嘗試、高度向心力還有自我要求----卻也因此有了揮之不去的罪惡感。小編制的團隊中幾乎都是非常有能力的人,要求五,就會努力做到十,大家都投入非常多心力以及時間,努力追上彼此的腳步,並往新的方向開疆闢壤。而我,隨著研究所考試的逼近,在坦團裡逐漸慢下了腳步,看著大家摩拳擦掌的向前奔跑,我還是和大家肩並著肩的一份子嗎?有資格為目前的成果感到驕傲嗎?

  這些壓力從不是來自體貼的團員們,他們總是幫我減輕負擔、排開行程,笑著說考試加油、考完再一起努力。每當壓力在兩端拉扯時,我想起這個引以為傲的團隊、想起坦尚尼亞孩子的熱情與笑容,以及,心中的那個聲音「不管有多少挫折、困難和猶疑,不這麼做不行」。毫無疑問的,必須堅持下去,罪惡感是因為知道自己要做得更好,而不是成為逃避的藉口。考季就快結束了,親愛的坦團團員們,我會很快的追上你們!! 我們要努力讓坦團和坦尚尼亞的孩子們一起發光發熱!! 加油!!

2011年6月4日 星期六

11年籌備心得-廖顯達

   自從去年十二月踏入了坦尚尼亞國際志工的面試會場後,我的人生有了改變。變得與過去截然不同,生活中多了些壓力與歡樂。

        在過去的半年,歷經過了許多事情,有大家每周的固定例行會議、每周體能訓練、校慶快閃活動、有海運裝箱前風雲樓天空的微亮、一開始準備課程試教時的無助與徬徨…還有很多很多的回憶。

  其中如果要找一件事出來代表,海運裝箱時大家一起在深夜「苦中作樂」令我印象最深刻。四月底,團內大部分成員都過著蠟燭兩頭燒日子,一頭是課業上期中考、期中報告一個接著一個來到;另外一頭卻又忙著要把要帶去坦尚尼亞的物資裝箱、把這次服務的最主要內容電腦的作業系統安裝在每一台要帶去的電腦上。在安裝電腦的過程中我們遇到了許多的困難,例如Ubuntu無法順利地使用USB安裝,我們一路Try & Error到深夜終於試出了解決困難的方法,儘管如此,在整個準備的過程中依舊充滿了歡笑。

  我覺得坦尚尼亞志工團最特別的地方在於,雖然我們15人在去年十二月前未曾相聚過,但是一但15人被湊在一起之後,就像是命中注定似的契合,並且在任何的狀態下總是充滿了歡樂的笑聲,無論在甚麼樣的時間、地點,我們都能夠用最開心的心情面對所有的挑戰與難題。

        眼看再過一個月就要出發前往坦尚尼亞了,所有的籌備活動都已經在進入最後的衝刺階段,隨著啟程出發的日子越來越近,心中的不安與焦慮感是無可避免的,不知道在當地會發生甚麼樣的臨時狀況、我們的海運會不會準時地抵達、自己的準備是不是有百分之百的完全?在我心中有太多太多的疑慮與期待,目前我們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盡力的把自己的籌備工作做到最好、盡力的讓所有的活動接近完美,剩下的問題相信到了當地就會自然有解答了!

        最後我想要感謝天、感謝清大、感謝神父、感謝我的父母、感謝我的夥伴們還有許許多多能經幫助與關心過我們的人,沒有你們就不會有今年的坦尚尼亞國際志工團!

11年籌備心得-林聖偉

  回到台灣,回想這幾個月發生的事就像在作夢一樣,從徵選、籌備期,一直到出發前往坦尚尼亞做服務,看著這幾個月來的照片,無數的回憶從記憶中湧出,非洲夢已經不再是夢,對那塊土地越熟悉卻越覺得離我們所處的世界是那麼遙遠。

       籌備過程歷經分股、企畫書撰寫、向各界尋求協助、各課程規劃與試教等,夾雜著學校大大小小考試,這學期可說是過得非常充實與忙碌,隨著每個禮拜例行的開會,也一步一步完成我們所要完成的事,一切準備就緒,我們順利出發前往東非坦尚尼亞。

        為期35天的坦尚尼亞之行,看見了不同面貌的坦尚尼亞,有比較繁華的都市,有資源十分匱乏的地區,當然,在每一個國家都存在貧富不均的情形,但就整個坦尚尼亞來說發展相對緩慢,水和電在那都十分不穩定,到處是一望無際的大片土地,街上總會看到一些人坐在路邊發呆,放牛放羊也隨處可見,但我想這就是坦尚尼亞,過著與大自然共存且簡單的生活。

       由於我們到那裡是要做資訊教育的服務,在台灣我們募集到電腦,再以海運運到當地為他們架設電腦教室,一切似乎按照計畫順利完成,海運也抵達當地了,但卻出不了關,在台灣就已經想好對策,我們帶著我們個人筆電,在克難中完成了我們今年的計畫,並確認他們有能力能自己組裝海運運過來的電腦。

        在當地我負責Calc與投石機小實驗,老師們似乎對於Calc都很有興趣,看著他們認真專注的神情,就很想將自己所知道的都告訴他們,而投石機小實驗是在一所比較偏遠的學校進行的,在那裡讓我認真的思考教育對於他們的意義到底是什麼,在那裏可能現在或未來幾年內都不太可能有太大的改變,那我們跟他們說教育對他們以後有幫助,又有何說服力,但我在那得到了不錯的答案,教育可以幫助人們思考,讓思考更多元,也許對於他們的生活上應用就會有所幫助。

        國際志工在近幾年引起很大的爭議,更些人會說為什麼不在自己的國家做服務,要花這麼多資源去到別的國家幫忙,我想因為到了不同的國家,遇到了一群說著自己可能不太熟悉的語言,有著與自己不同的文化的人,讓我們更懂得去傾聽,去了解對方所要表達,所真正需要的東西,我想將這種精神帶回來台灣,之後我若再從事志工服務必會有所不同,這也是一直支持我參加國際志工的信念之一。

        這趟旅程讓我深知自己能生在台灣是多麼幸福的一件事,更加懂得珍惜資源,也從當地的小朋友學習到,往後應該認真且踏實地過每一天,與其說我們去幫助他們,我想他們帶給我們的遠甚於我們所能做的,神父說:「我們做這些事,是要讓我們成為更好的人。」在這幾個月中,我深刻地體會到人與人能互相幫助是多麼快樂的一件事,也認識了一群好夥伴,彼此一起努力、一起成長,遇到問題一起想辦法解決,坦尚尼亞有著我們共同的回憶,我永遠也忘不了這趟旅程!

2011年6月2日 星期四

11年籌備心得-鞠之耕

  從小,我去過許多的國家,看過許多世界不同地方的文化和人,但是對於非洲這個地方始終停留在想像。那是個什麼樣的地方呢?有許多長頸鹿和獅子,有很多黑皮膚的人,那裡很熱且太陽很大吧!等等是我已前對非洲的印象。但是,今天如果我是非洲當地的人民,我會希望別人對我們的印像是我列舉的那些理由嗎?我希望別人把我當成一個屬於第三世界的人來看待嗎?不,我們都是人。

  加入國際志工後,我慢慢放下了我對非洲的成見,我瞭解到我們的差異只存在膚色。我們都是地球村的一員,正因為我們彼此文化的差異,讓這個世界更加多元。我們都是活在同一顆地球,為什麼要強調彼此的差異呢?為什麼在我們眼中看到的是台灣和非洲的差異,而不是共同點甚至是優點呢?

  我們會比較的差異諸如台灣的愛滋病比率遠低過非洲、台灣年平均生入比非洲國家高多少……但是為什麼我們看不到他們的優點?非洲人們和當地動物的和諧生存,愛護環境的觀念不更是領先世界嗎?當我們用偏見看世界,我們所看到的世界是灰暗的;當我們用善意的眼光去看待其他人時,世界也跟著變美麗。這句話我小時就聽過,但是當我加入國際志工後我更加瞭解他的含意。

  神父在籌備過程中一直提醒我們一些對於文化的尊重,我們今天到當地服務並非是以一個來幫助當地人的角色,我們今天是以對等的地位和當地進行交流,對於他們的需求,我們雙方一起努力,我們也不能一味的提供幫助,唯有讓當地人有能力自己解決問題時,這個問題才算真正解決。籌備至今只剩下兩個月就要前往坦尚尼亞當地了,心情上既感興奮卻又藏著一份擔憂。興奮的是努力的成果快要得以實踐,擔憂的卻是對於我們的準備是否俯合他們需求和自己熱情的溫度。

  最 後我很慶幸有一群認真的團隊夥伴、一個負責的團長、一個讓人感動的神父。在多次的合作中,無論是多次的義賣活動或裝箱,大家雖然面臨了期中考試、家裡的事 情、研究所等等一些不可抗拒因素,大家仍然奉獻出了自己的時間、心力和體力,都為了團隊貢獻一份心力。我有時因為準備過程和學業壓力大,會有些抱怨和沮 喪,甚至變成為了逃避的理由,但是我忘了一件重要的事,那就是我們都是志工,我們的參與不是為了抱怨,我們的參與不是為了讓自己看起來很忙,一切的目的只 有一個,我們是去發現坦尚尼亞當地的問題,並嘗試著和當地人一起解決的。

  用尊重的口吻尋找問題,用樂觀的心態面對問題,用積極的態度去解決問題。是一句我用來送給國際志工夥伴的話。